Skip to content

最新消息

專題故事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分享: 基金計劃對基層學生大有裨益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分別於2014及2015年推行校本「兒童發展基金」計劃,計劃分別名為「香港是我家」及「明天會更好」,合共有110名來自基層的學生參與,大部份是少數族裔。

學員Iqra Sultan (中)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拿著成績表與其父親及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校長 學員Iqra Sultan (中)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拿著成績表與其父親及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校長

首個計劃剛剛完成,Iqra Sultan就是其中一名完成計劃的畢業學員。Iqra的父母來自巴基斯坦,自己則在香港出生,可謂土生土長。Iqra運用了基金內的目標儲蓄來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她成功考入香港大學的文學院,剛於去年9月入學,向成為英文老師的夢想邁進一大步。同時,在友師的鼓勵和父母的支持下,Iqra更利用了部份儲蓄來學習駕駛。Iqra表示,女孩子能夠學習駕駛在巴裔傳統社會中可算是十分難得。

計劃的負責老師Luisa Castro女士發現參與了計劃的同學不論在學業成績抑或是性格方面均有明顯的正面改變。Castro女士說:「我認為基金計劃最有價值之處,在於每位學員能獲編配義務友師,讓他們得到個別化而又適切的照顧和教導,同時亦有機會接觸及學習在自己社交生活圈外的觀點和價值觀,令他們更了解自己,為未來發展作好準備。」

在推行計劃的過程中,Castro女士嘗試讓學生擔任主導的角色,讓他們參與籌備計劃下的活動,一方面可增加學生的投入程度,另一方面亦能減輕學校的工作負擔。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學生參與兒童發展基金活動時的情況。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學生參與兒童發展基金活動時的情況。

「在某些範疇上,例如舉辦以學生為主要對象的活動時,我們會採取學生主導的模式。老師會先帶領學生開會進行商討,然後再由他們自行決定、設計及安排這些活動。這樣一來我們除了能獲得額外的人手去籌劃工作外,更可藉機會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和責任感。由於學生所籌備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活動,投入程度亦會相對地較高。」

「我很期待看到更多我校的同學能在基金計劃內成長,也希望更多的學校與我們一樣,認同基金的理念和計劃元素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莫大裨益。」Castro女士說。


你可能有興趣的內容: